


外墻老化、滲水等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日常可見,尤其是老小區,年久失修,就會經常出現漏水的情況,可能是墻壁,可能是地面,都很常見,那么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跟著防水維修公司一起來看看吧。
(1)保溫層脫落。原因包括:工程設計致使出現的開裂起鼓、外墻面材料與保溫材料銜接出現問題、外保溫墻所用材料及施工原因造成開裂起鼓。
a. 工程設計致使出現的開裂起鼓
建筑施工時,工程設計在工程質量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合理施工的必要前提,在工程設計中,建筑物檐口、窗邊等保溫設計一定要足夠全面,避免外保溫系統在施工時出現接口無法處理嚴密的情況。應要求在墻體裝飾縫、門窗四角和陰、陽角等處進行局部加強網相關措施,變形縫處做好防水和構造處理,底層外墻陽角加設專用護角條,以提高保溫系統整體穩固性。
同時,結構伸縮縫也是外保溫墻是否能完善實施的一方面,因其位置存在相應的熱橋效應,若工程技術人員在設計時無法考慮此層面,此層面的熱能耗量也是外墻保溫的一個隱患。
b. 外墻面材料與保溫材料銜接出現問題
外墻面層與保溫層之間分隔縫部位產生收縮裂縫,收縮裂縫周邊可見放射性泛白起鼓現象,刮開表層材料可見保溫漿料與所用保溫材板出現銜接問題。外墻表面裂縫多發于砌體接槎部位及圈梁下方等。這種不規則豎向裂縫主要由于施工人員在施工外墻保溫板材時無法將拼縫處嚴密粘接,進而促使本就因不同干縮程度引起的裂縫更加開裂。
c. 外保溫墻所用材料及施工原因造成開裂起鼓
施工所用保溫材料質量問題,直接影響外墻保溫的保熱效率及使用壽命。
d. 外墻保溫膠粘劑性能不能達到所需標準,粘結力不足。外墻保溫板的耐水、耐凍融等標準性能直接影響外墻保溫的承受能力,造成因自然因素導致的開裂及起鼓現象。
e. 保溫板切割偏差、陳化不足或沒有經過陳化,導致無法正常粘接,甚至影響外保溫墻平整度及嚴密度,出現掉落或起鼓開裂現象。
f. 施工時水泥砂漿或聚灰比例在未達到標準時聚合形成的聚合物砂漿直接施工勾縫,砂漿柔韌性無法達到所需技術要求,造成面磚飾面開裂脫落等問題。
(2)面磚脫落。原因包括:
a. 材質使用前未作檢驗,材質未加控制,質量不達標。
b. 排磚不合理,磚縫太小,干擠,擦漿擠不進縫內,浮在表皮風化脫落,進水脹裂或凍脹致使面磚脫落。
c. 基層處理不當。如基層不干凈、光滑、有油質等。
d. 砂漿配合比不準確,稠度控制不到位,由于干縮系數不同而產生開裂、空鼓。
e. 找平層砂漿未按規定分層涂抹。每層厚度大于規定值,每層間隔時間太短或連續進行,造成開裂空鼓。
(3)外墻涂料起皮反堿、粉化。原因包括:
a. 選用的原材料質量不合格,材料的空隙率比較大,容易含水,屬于親水性材料,抗滲、抗凍性能差,導致外墻基面層材料的強度降低、體積膨脹,不能抵抗大氣的風化。降低了外墻材料使用的耐久性。
b.外墻在施工時,過于趕搶工期,新墻體或基層水份未干透,就立即覆蓋涂飾,待基層風干時,產生收縮縫隙,或是外墻施工基層抹灰厚薄不均,產生不均勻收縮,貼塊料有空鼓,縫隙未填實,施工形成空洞等。
c. 外墻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長期受到自然因素和使用因素的破壞。長期暴露在外,受到空氣中潮濕水份和有害物質的物理與化學作用。溫度和干濕的交替變化引起外墻基層、面層材料的膨脹和收縮,長期反復的交替作用,會使基面層材料逐漸被破壞,產生裂縫、起殼、小塊脫落。在材料遭到破壞后又不及時加以保護處理,侵蝕會順著裂縫深入,使外墻內粉刷遭到破壞,從而失去裝飾性和使用功能。
Copyright ? 2020 版權所有 :鷹隆實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2023036738號-1
滬公網安備31012002005874 網站地圖(百度 / 谷歌)
技術支持:上海鷹隆